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

「氣絕身亡」的澳門新聞界?

         香港<<明報>>撤換總編輯,讓不少港人擔心香港的傳媒將進一步被河蟹,立場將更一面倒傾向中方。其實鄰近香港的澳門,市民已不用擔心傳媒將進一步被河蟹,因為所有主流傳媒均已被愛國人士或建制派壟斷。回想起去年九月,澳門立法議員,傳統親中社團澳門工會聯合總會(工聯)副會長關翠杏,曾在立法會選舉辯論會上質疑民主派候選人「做過啲乜」。事實上,澳門市民真的很難知道民主派候選人究竟「做過啲乜」;原因是,民主派的聲音,已很難走進主流媒體。
圖一
 一般澳門市民接收新聞及資訊,通常是透過電視、電台及報章三個途徑。電視及電台方面,官方營運的「澳廣視」是澳門最多人收看的電視台及最多人收聽的電台。最多人收看及收聽的原因,並非因為「澳廣視」辦得出色,而是根本沒有其他選擇。「澳廣視」處理新聞的公平性及立場,一直遭受到批評,但「澳廣視」的處理手法,一直是「意見接受,態度照舊」;雖多番對外宣稱新聞部沒有受到政治壓力,不會偏幫任何團體,會公平處理每一單新聞,但事實是,有關民主派的新聞,一般不會用超過三十秒的時間報導,而且新聞標題更會把團體的名字刪去。相反,如是其他愛國團體,例如工聯、街坊總會(街總)或婦聯,均會強調團體的名字。正如圖一及圖二所顯示,你永遠不知道什麼團體探討社會問題,只會見到工聯、婦聯或街總舉辦回顧習近平到訪5周年等活動。
從電視、電台看不到全面的新聞報導,那唯有從報
圖二
章上看吧!對不起,報章的情況與電視電台不惶多讓。澳門有眾多份報章,但真正有市場的大報,就只有「澳門日報」一份。但「澳門日報」的報導方式又如何呢?舉一個例子,「工聯」以及澳門最大民主派組織「新澳門學社」,同於去年年底就施政報告內容與澳門特首崔世安會面,在「工聯」與特首會面後的第二日,「澳門日報」在A1頭版,以大約四份之三版面大篇幅報導相關新聞,超特大標題為“工聯促立法禁輸莊荷”(圖三)
至於「新澳門學社」與特首會面後的第二日,「澳門日報」在內頁B5版,以大約十二份之一版面,小標題“政府:新城規劃優先建公屋”報導是次會面(圖四)。至於民主派議員的書面質詢,「澳門日報」只會選擇性地、用極細小的版面刊登。如民主派議員吳國昌的書面質詢,「澳門日報」以大約四十份之一的版面報導(圖五)……
如果用「淹淹一息」來形容香港新聞界,我會用「氣絕身亡」來形容澳門新聞界。香港記者協會主席,時事評論員譚志強博士的一番話*:澳門沒有新聞界。我不是 (新聞界),我是評論界,我與新聞沒有多大關係。我是國際記者,別人問我是否澳門記者,我不敢回答……」,正好印證澳門新聞界早已「氣絕身亡」
*http://www.chengpou.com.mo/cp-page/dailynews/?d=4518

圖三




















圖四




















圖五


















文章亦刊於作者主場新聞博客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